时间:2022-10-10 00:56:53 | 浏览:388
【网友投稿】
现在的留学生,真的很尴尬。
自我介绍一下情况:我是去日本留学回来的“海龟”。
我当时成绩其实一般,最后考上的学校也很普通,不是那几个国内也叫得出名字的名校。
但至少也是地方上的国立大学,也说得过去吧。
我从不考虑在日本当地找工作, 理由如下:
1.日本满街都是老头老太太,以后必定是个没什么发展前景的地方。
来之前,“日本佬拎化严重”这个只能说是有所耳闻,来了之后才意识到到底有多严重。
刚才说了,我去的是个地方大学,学校就位于行政积构所在地。
为了不伤害当地人的感情,这里就用“YKU市”代称好了。
YKU市,说是某某县的首府,但实际上给我的感觉,就是一个山中小镇。
除了学校里年轻人多,比较有活力之外,别的地方都带着非常非常萧瑟的气息。
YKU的街道几乎是空的,几分钟也见不到一辆车通过。
哪怕是主要道路,也空荡荡,几年内我都没见过堵车。
小孩子特别少,年轻人也少,老头老太太特别多。
不只是在街上或者超市里,很多在我看来应该是年轻人做的工作,都是由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在做。
我和家附近拉面店老爷子混熟了,就拿这个事问他。
他苦笑着说:“没办法啊,孩子都去大城市生活了。”
“YKU的年轻人少了,就没有活力;地方没有活力,就没有工作机会。”
“无法赚钱谋生的话,年轻人就算不想,也得去大城市讨生活。”
“而年轻人跑光了的地方,肯定会更加丧失活力,最后只会剩下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太。”
“这就是所谓的恶性循环啊!”
他还问我“以后会留在日本发展吗?”
我当时敷衍着答应“嗯嗯如果有机会的话,我会得”,但实际上.......早就决定了要回国。
2.文化,生活习惯差异
我不是那种“抗拒”环境的人,毕竟入乡随俗嘛,要尊重当地的传统、习惯和生活方式。
但我“尊重”,并不代表我“喜欢”,这是两码事。
首先,我不喜欢说话兜圈子。
就算我应付得来,理解的了,也更偏爱更加直接、高效的沟通方式;
但日本人跟自己不熟的人,经常会很绕的(熟人的话,哪里都一样)。
在学校倒也罢了。
要是以后真在日本职场工作,那肯定得天天用那一套,想想就烦。
其次,我也一直都对饮食方面不满意。
日本料理,的确有特色。
如果把比较高端的菜算进去,那花样就更多了。
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家常菜单来说,日本料理真的很单调。
国内不是也有日本料理店吗?平时吃的基本就是那几样:
各种“丼”,也就是盖浇饭。
牛丼就是牛肉饭,还有烧猪饭,鸡肉鸡蛋盖饭等等,经常配个生鸡蛋。
还有就是面条类:
各种拉面,荞麦面等等,经常配点小菜,比如一条小烤鱼或者日式煎饺吃;
在那边生活了1年左右,我就吃腻了能买到的所有东西。
看到什么都没胃口,最后只能自己学做饭。
第三,家里父母需要考虑
如果我有个兄弟姐妹,那这个问题不大。
毕竟又不是所有人都会远赴他乡。
如果我有个兄弟在本地,那交给他看着爸妈就行了,大不了我多寄钱回去。
问题是我没有,这问题就很严重了。
如果我在日本长期工作,那爹妈以后年纪大了,看病、照顾的问题怎么解决?
找他人代劳是不现实的:在日本打工也一样是个普通打工人,没那么多钱。
那不能老头老太太一有点不舒服,就请假坐飞机回家吧?当公司是闹着玩的是吧!
再说毅情之后这几年,怎么可能我想回,就回得来呢?
有同学说“那你把父母接到日本不就得了”。
老人家连自己住的城市都不愿意出。我还让他们去国外定居,那属于是完全不顾他们感受。
对他们来说。在国外连语言都不同,出去买个东西都得比划,这不是活受罪嘛。
现在父母身体还可以,但人总归是会走向衰老。
如果过几年,无论如何都得被迫回来,还不如早点回去布局自己的人生呢。
可是现在,我听说海归回国找工作,月薪也就四千、五千的样子。
心中不仅感叹:
当初留学的时候,人人都羡慕,说我能见大世面。
结果现在,我已经变成了最可笑的小丑。
讨论
你同意留学生回国发展更好吗?
还是有不同的意见?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【网友投稿】现在的留学生,真的很尴尬。自我介绍一下情况:我是去日本留学回来的“海龟”。我当时成绩其实一般,最后考上的学校也很普通,不是那几个国内也叫得出名字的名校。但至少也是地方上的国立大学,也说得过去吧。我从不考虑在日本当地找工作, 理由
航信达商旅专注回国、出国机票预订,NO946 米兰—南京NO947 南京—米兰VN5068 马尼拉-河内VN704 河内-郑州VN5728 河内-南京RS831 仁川~烟台3U8392 开罗-成都KU419 科威特-广州MF816 东京-厦
嘉鱼县公安局关于公开警示滞留缅北人员的通告2021年1月以来,嘉鱼县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及政策,通过多种方式多次敦促嘉鱼县籍滞留缅北人员尽快回国。通过政策感召和多方劝导,绝大多数滞留缅北人员都认识到偷越国(边)境是违法犯罪行为,回到了国内。但仍
南都讯 记者 李梓毅 6月16日,新东方《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》发布会于北京召开。今年是新东方连续第八年发布《中国留学白皮书》,最新版《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》内容包含了中国留学生现状、各国留学数据解读及规划、留学考试指导、留学生就业意向
中国留学潮之大变迁1978年,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后,专门就增派留学生问题作出重要指示:我们不要十个八个地派,而是要成百上千地派。1978年12月26日,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人民大会堂为“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生”送行,开启了新中国出国留学的新时代。1
本报记者王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四学生张歆悦,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个月网课。每周,除了10个小时左右的录播课,还要熬夜参加三个半小时的直播课。“原来课堂参与的作业,变成了看一节录播课,写一篇感想。写得多了,说得少了。”她说。张歆悦学的是新媒
家长们挤破头都想将孩子送到重点学校中学习,但是奈何重点学校的录取名额有限,并且设置了非常严格的报考条件,以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只能对重点学校望而止步。自然也有很多家长会想目光转向他处,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,能培养出来一名留学生,说出去可能比名校
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,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相应的留学也在慢慢普及,以往只有家境殷实的父母,才有机会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。但现在留学已经不是十分难得的事,不仅很多小资家庭都能将孩子送出国,各地还有很多学校,会和国外的一些学校达成共识
2021年的考研,可以说是卷到天昏地暗了: 457万人参加研究生考试,仅仅24%的录取率,招收比接近4.1:1。这就意味着,有1人被录取,就有3人落榜。 既然大局已定,目前也只能把思路放到未来的打算上。接下来怎么办?是工作?二战?还是出
来源: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2月7日电 (记者 高凯)针对某些质疑名校学生出国深造会导致人才外流的声音,中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7日在北京表示,“支持留学、鼓励回国、来去自由、发挥作用”是中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,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一以
来源:环球时报日本COURRiER网站1月9日文章,原题:“即使从欧美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”,中国的“海外留学热”逐渐消退有香港媒体曾报道,如今在中国,拥有“海外大学学位”的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似乎不再处于优势地位。随着中国大学国际排名的提
留学很妙,给了你一个新的环境,可以随心所欲以学生身份,完全浸入在迥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中,在咫尺间拥抱世界。有人说,留学其实跟婚姻很像,很多人的留学都不是一拍脑门儿就确定的事情,而是经历少则一年的准备。需要去了解国家背景、选择学校、准备各种资料
美国学生和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显示,在过去的一年中,美国大学留学生的新生入学人数下降了72%。其中,中国留学生数量下降最为明显。除与美国实施的相关限制政策有关外,疫情暴发后,一些本意赴美留学的中国年轻人也纷纷转变了方向,选择去其他国家,或是国
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始料未及,本就饱受民粹主义、保护主义影响的全球化发展趋势,在疫情时期愈发扑朔迷离。受疫情影响,各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,包括边境管控、航班缩减、暂停签证业务、限制非必要跨境流动等,全球人才流动的规模
所谓的“留学热”,就热在了留学人数上,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,相比2021年增加了167万人,创历史新高。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,出国留学服务市场复苏,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,而根据留学业内人士预计,2022年我国留学生人数或